日本福島縣第一核電廠日前遭巨震海嘯破壞而導致輻射外泄,這是世界核能發電有史以來首次發生的慘劇,震驚全球。目前日本政府除了全力搶救之外,也儘量撤退當 地居民;由於輻射物隨著雲層的擴散,致使日本中部地區籠罩在高危險量的輻射下,而輻射污染也隨風飄往太平洋,而大洋彼岸地區也可能連帶波及。因為含有輻射 物的雲層已經四下飄散,擴散的方向及範圍都因天候變化太大而無法全然掌握。
目前已知有數百人疑感染輻射,至於輻射線對人體造成的傷害,更是無法估量。除了當場致人於死 外,更因長期潛伏於人體中,使得這群受感染的人們罹患癌症的機率增高;或改變人體的基因,禍延後代,使得他們生出死胎、畸胎、不正常嬰兒的機率大增。核子 反應爐爆炸所釋放出的輻射雲層簡直是“基因炸彈”。
以1986年4月發生在前蘇聯境內烏克蘭首府基輔附近的切爾諾貝爾堡核電廠爆炸而言,事發後數 年間烏克蘭地區大量出現因感染輻射而罹患“切爾諾貝爾艾滋病”的患者,他們缺乏免疫系統,症狀有肺炎、肺結核、白內障等,還有許多因不明的症狀產生,且多 在三、四年後才發生,並會遺傳給下一代。而前蘇聯官方的傷亡人數報告也呈現了巨大的變化:自1986年的數百人死亡,1992年公佈的死亡人數則高達8千 人,而參與善後工作者的死亡率則為普通人的5倍;不過歐盟總部以後的估算則有15萬人死亡,其中6萬名為孩童,他們都因暴露於輻射塵下而陸續死亡。由此看 來,福島核變的災情可能隨著時間而益顯其威力而變深變廣。
至於核變事件對環境的污染的嚴重,大概要經過三、五十年才能讓它恢復原貌了。以90年代中期的 烏克蘭的狀況而言,雖然可以看到一片綠茵上眾乳牛徜徉,農夫在田裡工作的美景,但從當時莫斯科傳出的消息指出,切爾諾貝爾地區所生產的1千300噸肉類經 檢查發現感染了達危險程度的放射性物質而需加以銷毀;而切爾諾貝爾核災26年後的今天,人們對切爾諾貝爾地區生產的肉類及其他食品陰影仍未消除。因此,各 國對禁止日本的農產品、肉類及乳製品的進口,以防止間接受感染的恐懼看來要延續二、三十年。
表面的祥和美景並不能消除實質上切爾諾貝爾輻射塵的餘毒,而要等待輻射物自然衰退,似乎遙不可 及,因為要經過一段很長的時光它才會逐步降低,用一個比較科學的比喻來說,15立方公尺的放射物要沖淡成不具危險性,須用全球所有河川的水不停的沖刷50 年方能達成。可見核災對人危害至深。
被福島釋放的軸射線污塵的落塵,會隨著空氣被吸入人體,會飄落在食物中被吃入口中,或落入河 水、牧草中污染乳牛等家畜,使得肉類、乳品中均含有輻射物,居住在這片污染環境中的人是防不勝防。以這福島核災來說,日本中北部的居民未來50年內,均暴 露在增加2至10%的放射污染的環境中,而其他外國環境則增加1%的放射污染,這都是這次核災的遺禍。
其實,福島災正反映下列問題,頗值得世人深思:其一,國際關係中“不干預”原則已不能完全適 用。現代環保意識高漲,舉凡地球生態、河川、海洋、空氣等污染,不再是某一個國家的內政問題,其可能殃及鄰國,乃至全世界;因此,它不是一國的內政問題, 而是國際問題,國際社會必須挺身共謀對策。其二,“共同安全”概念的普遍性原則已日漸被絕大多數國家接受;“安全”已不再是某一國的專利,也不能由某一超 級大國壟斷。因此,如何禁止有害人類的核子擴散,如何攜手合作保護地球生態,乃成為各國共同的職責。其三,科技並非高能。“水能載舟,也能覆舟”,核能固 然對人類和平用途,有諸多好處,但使用不當也會帶來難以估計的災禍。
文章转载自星洲日報/社論‧2011.03.14 ( http://opinions.sinchew-i.com/node/18547 )
*********************************************************************************************
新闻背景
日本宫城县外海125公里处2011年3月11日下午2时46分(大马时间下午1时46分)发生9级猛烈地震,这是仅次于南亚大海啸之后,史上最严重的大地震。
强震立刻激起大海啸,高达10米的巨浪席卷日本东岸,满目疮痍,几乎变成废墟,死伤惨重。而日本福島核電廠遭巨震海嘯破壞而爆炸導致輻射外泄。